找到相关内容284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推动创造美国佛教文化(上)

    因之启示与果之创进”、“长爪梵志请问经”、“爱与悲”、“佛法最重视人类的三胜”、“学佛三要”、“倡导人通学菩萨”。明光法师的“佛化生活”、“感恩与惜福”、“人间净土”。星云法师的“观音法门”。幻生法师...

    沈家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2168336.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九)

    德,问文殊师利言:“菩萨初观,于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上说:有一位称为月净光德的天子,请问文殊师利菩萨说:“诸菩萨初观哪一种法来实践菩萨行?又依哪一...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668462.html
  • 妙云集导读(十八)学佛旨趣

    对他说:“请您讲点儿别的殊胜法门好吗?”阿底峡就说:“我在印度所学、所行,不出三宝,我学的是这个,行的也是这个,请问除了三宝以外,还有什么佛法呢?”讲“三宝”,等于已把佛法的总纲说了一遍。   二、...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268480.html
  • 达摩出身传灯传

    一日,帝又请问达摩师曰:“圣谛之文,弟子口尝诵之;圣谛之义,弟子心尝思之。其奥妙精微,非浅鲜胸襟所能测识第一义之旨,今愿窃有请也。”达摩曰:“圣谛之义,文字虽??,一言一蔽之,曰廓然无朕而已。朕之一言...侵肤动悯情。不是利刃伤左臂,过磨还不为更名。   慧可请问法印   神光僧获备员为达摩弟子,又幸达摩为之更名,不胜雀跃,以得承训为幸。一日,从容请曰:“弟子从游门下,为作佛也。顾作佛自法印始,不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668727.html
  • 佛学的组织法

    是感兴语,不待他人请问法而佛陀自行开示的教说。有无问自说,佛陀自己开启问端,如《杂阿含经》卷三、《阿弥陀经》;有赞叹辞,如“善哉!善哉!希有世尊!难有世尊!”;有佛涅槃后,弟子抄集的偈颂,如汉译《...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169144.html
  • 隋唐时代的中国平地伽蓝形式与思想

    被看为是模仿中国的传统性的建筑样式,关于八角的源流,笔者想欲从印度的圆塔或从《四分律》的思想加以思考。比丘们关于为了造立舍利弗和目连的塔之是而请问于佛陀时,佛陀明白地说到“作四方、或圆、或八角、或以石盘...

    (韩国)李兴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2669540.html
  • 弥勒信仰与弥勒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影响,造就了一些著名学者。   我国的弥勒信仰开始于4世纪,早期资料以高僧道安(314-385)最著名,《高僧传》卷5记载:“安每与弟子法遇等于弥勒前立誓,愿生兜率。” 临卒,有异僧来,“安请问来生所...

    王惠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369910.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二辑(2)

    世间会有几人有闲情逸致将这些正反双方的意见一样一样地再去图书馆,甚至博物馆找资料重新核对?那么请问: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谁?当然是读者了!因为这部经既然真伪莫辨,他怎么敢去读,且又如何能对这部经起虔敬的...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370226.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三辑(1)

    将此人剃度,如果尔后此出家沙门败坏佛门,难道剃度的师父不算造恶业吗?(如是道眼明师当然可看出此人的根机)也许有人自认为是道眼明师,但衲僧请问你会胜过舍利弗吗?有一次,舍利弗教浣衣之子修数息观,金师之子...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470227.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四辑(1)

    他的妄想,或激励他的疑情,有时以柔软语关怀,有时严词责骂,有时天天呵护备至,有时却又不理不睬,有时滔滔不绝的为其说法,有时就算对方殷勤请问,也以沉默不语待之。种种教法的施设,或许因为衲僧智慧不足而有...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570229.html